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案例专访,是刚刚申请到LCC的XU同学。在上课初期,甚至因为些许的拘谨而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是默默地接收老师传达的相关教学信息。但随着师生之间理解的加深与信任的建立,以及郑州ACG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平等开放的团队合作化教学氛围,学生逐渐开始表现出主动表达、思考以及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等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视觉传达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最早他起源于平面设计但并不等同于平面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媒体的出现让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静态的媒体时代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视觉设计也走向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其中每个专业又可以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方向,加之近年来专业交叉程度越来越高,每个专业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平面设计和交互,插画和纯艺术,动画和电影,摄影和时尚。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案例专访,是刚刚申请到LCC的XU,我们一起来看看伦艺招生官喜欢的作品集长啥样,希望为同样申请视觉传达类专业的带来帮助。
01 ACG学员案例故事
Q1:是什么原因选择这个专业的呢?
我本科就是视觉传达专业,当时选择继续学习这个专业的原因也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专业,不受载体和材料的限制。可以跨很多领域,还挺有意思的。
Q2:申请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灵感呢?
我真正准备着手做作品集大概是大三开学了,那时候第一次来跟张老师上课的时候还很紧张,老师的逻辑思维很清楚,当时上完课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老师厉害!”。我的作品集张老师真的帮了我很多,最早我立的选题都比较浅显,他都帮我挖掘更深的层次,关于表现上我平时都会看看Pinterest上面的作品,参考价值也都很高。
Q3:作品集中比较满意的项目是?
其实我每一个项目都很满意(毕竟都是呕心沥血做的),这里大概给大家讲下我的第一个项目吧。
设计项目-who am I ?
做的是身份识别的视觉化设计,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出人具有三个属性:
认知熟悉(认知过程中代表认知的媒介与手段)
逻辑属性(思考后得到的结果)
社会属性(体现社会关系与职业环境的衣着)
又将人按职业分成五个类别,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细化出该类别的职业和与其相关的事物有哪些。举个栗子:科学研究这个类别里有生物学家这个职业,生物学家会通过显微镜去了解细胞的相关信息,那么显微镜就是生物学家的认知属性。
将分析推导中确立的各个独立元素,通过形态的关联设计融合为一个整体,进而体现不同职业的人物属性特征。虽然这种表现手法类似于拼贴,但由于传统手工剪纸拼贴在造型色彩等表现上缺乏灵活性,所以我计划此项目的设计表现在保留拼贴视觉风格的前提下,通过更加自由的手绘与数码设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为了更加完整丰富的展现项目的内容与理念,我在海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设计表现的扩展。这些表现均基于对人的identity概念的define展开,从而对“who am i”这一问题进行更加完整的阐述。
护照,ID卡等在身份识别上被用来识别个人身份信息;T恤,纹身等外在表现经常被用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兴趣,品味,职业等综合信息,玻片或ct经常在生物学或医学上被用来了解与认知被观察对象的内在特征与属性。
Q4:在创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的呢?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时间,我第一个项目十分难产,做了快一年(当然也是我墨迹的原因)。第二个项目做完的时候已经十一月了,我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做,就很着急啊,那时候就每天熬夜。
Q5:你最喜欢的艺术大师有哪些?他的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我还挺喜欢荒川修作的,他的建筑作品“Reversible Destiny Lofts”就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建造的,地板不是平的,开关安装的不同寻常的地方等等。申请ual的study proposal里我也是引用到了他的理念,以“不再便利的平面设计”为研究对象,让人们对设计有一个新的认识。没有捷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是一个设计上的突破。
Q6:是什么原因选择ACG助力你的申请?在ACG发生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一开始是跟朋友一起来咨询的,当时来的那一天是上了小班课,画的水彩画,我挺喜欢那个氛围的,后来跟我的规划老师甜甜老师聊了一会觉得很合适就选择了acg。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自习室各位优秀的姐妹们,甜心喵咪百万、九儿和大白(大白还没有学会说晚安),还有我的主线老师张老师,毕竟我也是后援会的成员!!
Q7:对于海外留学生活有哪些计划?有没有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建议?
首先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平时借助伦敦的地理位置多参观一下艺术展,熏陶一下自己。
最后的最后,选择张老师准没错,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要拖,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要拖,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要拖,好好背单词,好好学语言!
02 艺术作品集导师点评
张老师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硕士海归
ACG视觉传达资深专业老师
6年意大利学习经历
9年设计工作从业经验
中国设计师协会
“创意中国”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
作品编入“中国创意设计年鉴”
艺术之路,
你们经历着的,我经历过
你们梦想着的,亦是我曾经的梦
现在我为你的梦想竭尽全力
让它不只是梦!
Q1:先跟大家聊一聊学生的性格特点吧~
她的性格特点总的来说属于内敛温和,虽然她始终坚信自己属于脾气暴躁型选手,但作品集创作期间,我也无缘得见!在上课初期,甚至因为些许的拘谨而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是默默地接收老师传达的相关教学信息。
但随着师生之间理解的加深与信任的建立,以及郑州ACG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平等开放的团队合作化教学氛围,学生逐渐开始表现出主动表达、思考以及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等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而慢慢的,令人吃惊的是,我在这个平时不善言表的孩子身上,看到了面对困难绝不轻言妥协与放弃的坚毅性格,这也许就是她自称的“暴躁”吧!
Q2: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
陪XU同学一起经历作品集专业学习的过程,就像沿着各种崎岖道路攀爬一座座山峰的游历一样,这中间充满了未知、选择、思考与再选择,而这一切只为峰顶那一抹别致的景色与庆幸当初没有放弃的坚持。学生就像初次发起冲顶的探险家,而我更多的只是扮演向导的角色。
从开始的选题规划,到逐步深入的调研分析,进而逐渐清晰的策略框架与内容,最后通过摸索实验得出的各类形式表现。学生经历了好奇,困惑,坚持与喜悦的过程,而我们也在保证项目完整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体现了学生的思维特性与实践能力。
这中间,除了专业上的指导,也许我们更应该在学生迷茫踌躇时,为他们的心灵指明前进方向。
Q3:你认为她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专业提升?
初识的时候,她还只是个乐于探索软件操作与表现效果的“孩子”。面对一个课题、一个现象、一个概念… … 根本不知道应该从怎样的视角看待问题,更无从谈起项目接下来的研究、发展与结果的形成。这一切的提升,我想也许就是从正确设计方法的领悟与主动探索意识的萌发开始的吧。
一本作品集的完成也许未必是最重要的结果,而独特的思维模式、独到的问题解决能力,乃至独立性格的形成,我想可能才是她在ACG最大的收获。
Q4:学习中有遇到过哪些的问题吗?
整个作品集的学习,其实就是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整体专业设计能力。在我看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总结为“脑”的问题与“手”的问题两大类,所谓“脑”,笼统的来讲就是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深度培养;而所谓“手”,也无非就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挖掘。
Q5:最后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解决困难这个问题上,我在互尊平等的原则下,采用了适度引导的方法,从而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留给了学生。当学生一次次将解决方案呈于课间案头的时候,也正是师生之间激发脑活力的激辩时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新问题的产生,而双方私下又为下一轮的“针锋相对”摩拳擦掌。最后,这一本作品集也就这么做出来啦。
诚然!我只保证了学生的“思想不滑坡”,并在背后稍加驱动,学生总能出乎意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地,这个“孩子”也可以撒开双手在专业的道路上独自行走,而这也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最后,隔空送XU同学一句临别之言吧:“鲜衣怒马繁花阅尽,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03 申请指南锦囊
视觉传达类,涵盖的领域非常广:APP的设计,广告短片的设计、平面图像的设计、VI品牌、包装、书籍展览、导视系统、纯艺术以及一些衍生品的设计等等。一般作品集可以放4-5个项目,从灵感来源到Research,再到分析和成品,一个完成的过程都需要被呈现出来。
每个项目建议大家选择不同的类别。比如放一个VI设计,一个网页设计,一个书籍设计,一个导视系统设计,或者其他几个方向的组合也可以,这样能更好地把你的能力全面地展现出来。
UAL和视觉传达有关的专业,第一个是CSM里的平面传达设计,两年学制;第二个是Camberwell里的平面传达设计,一年制;LCC也有几个相关的,UI设计,品牌设计、平面媒体设计、插画等等。所以如果你作品集里有一定倾向的话,这些专业都是可以一起申请的。
它们在官网很明确的写出,作品集要体现出你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执行能力、个性特征。这四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作品集的要求。对于申请研究生的同学,除了这些能力之外,还要对设计本身或者某个设计主题/原理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此外,还要提交一个Study Proposal。要包含研究题目,项目目、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所需材料、时间规划表和参考文献等等。
今天XU同学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艺术留学申请有所启发。ACG一直努力帮助每一个有艺术梦想的学子走上海外艺术留学之路,为莘莘学子的艺术之路保驾护航。